佛教與戲曲藝術(上學期)[此科因收生不足-取消]
      佛教與戲曲藝術 戲曲是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長期以來,戲曲作為表演藝術,從宋元雜劇到明清傳奇,既是一種大眾娛樂,同時亦具有「高台教化」的道德責任。從最初不被重視的俳優雜技,最後竟演變一眾文人舒懷展才的案頭讀物,躋身四大古典文學體裁之一。 佛教在弘化過程中,一向都使用不同藝術形式來化度眾生。明清兩代是中國戲曲發展的全盛時期,但卻是佛教日漸衰敗、三教合流的時期,但由於信佛文人參與了戲曲創作,令佛教思想得以利用這種廣為民眾接受的藝術來傳播。有學者曾大膽提出,中國戲曲成形於宋元,遠比西方戲劇的出現遲了上千年,在某個程度上亦與佛教的盛衰有關。 本課程嘗試從不同角度,列舉宋元雜劇、明清傳奇中的名家名作,來分析佛教與戲曲的關係,大抵針對兩大重點:佛教如何利用戲曲來弘法,以及在戲曲作品如何反映佛教在當時社會的形象。

導     師 曾志輝

導師簡介
       曾志輝先生,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系博士研究生,近年致力研究古典戲曲發展的現代意義。香港演藝學院粵劇培訓証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泰國國際佛教大學佛學碩士。研究興趣包括戲曲文學、當代粵劇發展、佛教與戲曲傳播、戲曲教育。先後參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各項研究:編輯了《粵劇編劇基本教程》、《李治與武媚粵劇本導讀》。


課程編號472A

開課日期2019年09月19日

堂     數約15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