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之美——看叔本華 美學原理:談天才/ 藝術等級:論音樂
      天才一個人人嚮往的意境。叔本華接受康德的看法,認為這是由天而降的寶貝,是幸運的獎品。實際上,叔本華的形上美學就是他所說的這種天才的特性孕育出來的。叔本華認為“美”有其雙重性:它一面把我們從意志中釋放出來,使人遠離痛苦與不幸; 另一面透過意志在某一等級的客觀化來把我們的心靈充實起來。正因為這意志客觀化,每一事物便有其本身的美,是某種等級把我們由物質引向生命,所以叔本華的美學原理由感覺的理論開始,然後走入沉思及崇高,達至天才的境界。 音樂在叔本華眼中,它可以是中國易經的數理概念,也可以是一種“完全可理解又是根本無法解釋”的直覺。叔本華將藝術分為幾個等級:由建築、雕刻、繪畫、詩到悲劇。等級內之最高者為悲劇,它由於憐憫之情,使同情者和被同情者能靈犀相通。他認為,音樂卻超越藝術等級,是一種最內在,且先於一切事物核心的東西。只有音樂能將意志客觀化,只有音樂能令人忘卻痛苦。 叔本華為了提升生命走入“美”境,擺脫痛苦,他將其美學理論通向佛教的「涅槃」理論。

導     師 莫詒謀

導師簡介
      莫詒謀先生,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博士。曾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系主任、所長;高雄中山大學副教授。著有《培根方法論》、《康德道德論》(法文)、《先秦儒家倫理中的“人”》(法文)、《叔本華的美學原理》、《柏格森的理智與直覺》。


課程編號

開課日期2004年09月25日

堂     數約32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