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女士
客席研究員 /學歷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學博士(2018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學碩士(2006年)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文學學士(2004年)資歷
2018年7月 至今,北京服裝學院,講師/副研究員 2008年9月 至 2009年9月,香港志蓮淨苑文化部,副研究員 2006年8月 至 2015年5月,中國防衛科技學院文物系,助教/講師研究專長
中國裝飾圖案藝術,佛教裝飾藝術,傳統染織工藝,服飾文化及創新設計論文
 1.敦煌壁畫中的供器與唐代金銀器工藝,發表於《志蓮文化集刊》(第六期),2010年. 2.交匯與整合——東西文化在西域碰撞中的圖案藝術,發表於《2010年海峽兩岸西域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
 3.淺析河北邢窯唐代彩繪女陶俑服飾,發表於《藝術》,2012年.
 4.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記敦煌壁畫藝術中的飛天,發表於《志蓮文化集刊》(第九期),2013年.
 5.敦煌莫高窟盛唐194窟彩塑菩薩裙帶之絞纈工藝研究,發表於《2014年敦煌論壇:敦煌石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
 6.中國傳統紅花染工藝復原研究,,發表於《第九屆國際絞纈染織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絲綢博物館,2014年.
 7.返璞歸真紅花染,發表於《中國文化報》,2014年.
 8.“紅藍花”名稱辨析兼及中國傳統紅花染色名考,發表於《2015國際印花藝術展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5年.
 9.《敦煌莫高窟盛唐194窟彩塑菩薩絞纈裙帶復原》,發表于《絲路之纈:絞纈·夾纈·紮經染色》,中國絲綢博物館,2014年.
 10.《敦煌莫高窟盛唐194窟彩塑菩薩絞纈裙帶復原》,發表於《國際紡織設計和服裝藝術展》,香港理工大學,2014年.
 11.《敦煌莫高窟盛唐194窟彩塑菩薩絞纈裙帶復原》,發表於《289藝術風尚》,2014年.
 12.中國傳統紫根染工藝研究:以古代文獻輯錄為基礎,發表於《第十六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年.
 13.天南地北話絞纈,發表於《對外文化交流》,2016年.
 14.蜀錦的紅花染色工藝研究,發表於《絲綢》,2016年.
 15.日本傳統染織藝術之旅:以東京、沖繩兩地為例,發表於《藝術設計研究》,2016年.
 16.敦煌莫高窟第98窟於闐國王李聖天供養像服飾圖案研究,發表於《藝術設計研究》,2017年.
 17.敦煌石窟回鶻公主供養像服飾圖案研究,發表於《藝術設計研究》,2019年.
 18.敦煌五代時期僧尼供養像服飾研究,發表於《敦煌研究》,2019年.
 19.隨色象類·曲得其情:敦煌服飾藝術再現研究,發表於《服裝設計師》,2020年.
 20.聖天衣冠如中國:論敦煌壁畫中的於闐國王供養像與服飾圖案,發表於《中外文化交流》,2020年.
 21.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唐代供養人像服飾研究,發表於《中華傳統禮儀服飾與古代色彩觀論文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21年.
 22.敦煌第61窟女供養人像服飾圖案飛鳥銜枝紋研究,發表於《絲路之光:2019敦煌服飾文化論文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22年.
 23.天然染色材料與工藝——兼談當前天然染色領域的幾個常見問題,發表於《絲路之光:2022敦煌服飾文化論文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23年.
 24.繡衣遮笑靨,煙草粘飛蝶:敦煌石窟女供養人畫像妝容,發表於《古典文學知識》,2023年.
 25.敦煌藝術讓孩子理解“真善美”——專訪常沙娜,發表於《美術觀察》,2023年.
 26.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敦煌歷代女供養人服飾背後的文化交流,發表於《傳記文學》,2023年.
 27.清中期三部《布經》中的色名與染料研究,發表於《2023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23年.
 28.胭脂:絲綢之路上的神奇色彩,發表於《傳記文學》,2024年.
 29.1945年中國西北地區植物染料與染色試驗報告考察,發表於《服裝設計師》,2024年.
 30.敦煌圖案的情景式應用,發表於《中國服飾》,2024年.
 31.從清宮內務府奏銷檔看織染局種種,發表於《絲綢》,2024年.
 32.敦煌壁畫中的魚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以供養人題記和畫像為中心,發表於《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2024年.
 33.唐代佛教繡像藝術研究——以《靈鷲山釋迦說法圖》和《釋迦如來說法圖》為例,發表於《2024敦煌服飾文化論文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24年.
 34.“假紫”與“賜紫”——以唐代品官服色制度為中心,發表於《2024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24年.
 35.敦煌圖案創新應用探微:以1952年亞太和平會議國禮“和平鴿”絲巾設計為例,發表於《敦煌研究》,2024年.
 36.敦煌服飾文化的守正創新,發表於《服裝設計師》,2025年.
 37.現代室內紡織品設計的新元素——論苗族圖案與現代室內紡織品的應用設計,發表於《2005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發展論壇論文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5年.
 38.動物紋樣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的符號學意義,發表於《裝飾》,2006年.
 39.論中國傳統元素在當代絲巾設計中的應用,發表於《全國絲綢產品設計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絲綢協會,2006年.
 40.苗族織繡圖案的語言表達,發表於《紡織服裝週刊》,2006年.
 41.苗族織繡圖案色彩與造型,發表於《紡織服裝週刊》,2006年.
 42.苗族織繡圖案的肌理與工藝,發表於《紡織服裝週刊》,2006年.
 43.論外來文化對元代青花瓷器裝飾紋樣的影響,發表于《元青花研究——景德鎮元青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44.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唐草紋,發表於《志蓮文化集刊》(第五期),2009年.
 45.《貴州少數民族背扇藝術展》(文字統籌),香港志蓮淨苑,2010年5月.
書籍
 1.《常沙娜文集》(合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年. 2.《敦煌莫高窟——常沙娜老師摹繪集》(文字統籌和圖片編排),香港志蓮淨苑,2011年.
 3.《黃沙與藍天——常沙娜人生回憶》(文字整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4.《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
 5.《敦煌五代時期供養人像服飾圖案及應用研究》(專著),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年.
 6.《日本草木染:染四季自然之色》(合譯),中國紡織出版社,2021年.
 7.《敦煌服飾藝術圖集:藝術再現與創新設計卷》(合編者),中國紡織出版社,2024年.
作品展覽
 1.敦煌圖案摹繪整理作品《供器》《寶座》,收入《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續編)》,常沙娜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2.景泰藍設計作品,參加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的《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研究與應用展》,2015年.
 3.景泰藍設計作品,參加在深圳舉辦的《中國現代設計文獻展:“敦煌藝術研究與應用設計”(版塊)》,2015年.
 4.天然染色作品,參加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靜態展》,2017年.
 5.博士畢業系列設計作品《花間》,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辦個展,2018年.
 6.敦煌服飾藝術再現作品,參加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絕色敦煌之夜”展演,2018年.
 7.敦煌服飾藝術再現作品,參加香港亞洲博覽館甘肅省文化旅遊專案暨文化產品展覽香港推介會“絕色敦煌之夜”展演,2018年.
 8.敦煌服飾創新設計作品《飛天》,參加在馬來西亞吉隆玻舉辦的“第11屆亞洲纖維藝術展”,2019年.
 9.敦煌服飾創新設計作品《有鳳來儀》,參加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2019‘煉’——薪技藝國際青年工藝美術作品展”,2019年.
 10.敦煌絲巾設計作品《盛唐瓔珞》《九色鹿》,發表於《上海紡織科技》,2020年.
 11.敦煌服飾圖案臨摹及藝術再現作品,參加在甘肅敦煌研究院展廳舉辦的“雲衣霓裳:敦煌唐代服飾文化及創新設計展”,2022年.
 12.敦煌服飾藝術再現作品,發表在《中國民族》,2023年.
 13.敦煌服飾藝術再現作品,參加在法國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跨越時空的遇見——中國傳統服飾國際時尚傳播展演”,2024年.
 14.敦煌服飾藝術再現作品,參加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辦的“五彩錦簇——中華服飾文化展”,2024年.
 15.敦煌服飾圖案臨摹作品、設計作品《九色鹿》,參加“敦耀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敦煌藝術研究及設計成果展”,2024年.
講授課程
年 份 | 課 程 |
2024─2024 | 拔染印花 |
2017─2018 | 傳統蠟染工藝課程(A組) |
2017─2018 | 傳統蠟染工藝課程(B組) |
2008─2009 | 《敦煌佛教藝術》 |
2007─2008 | 敦煌歷代裝飾圖案賞析 |